第九十六章
關燈
小
中
大
第九十六章
馬匹之間的撞擊會讓人受輕微的上, 馬背上的人被驟然甩出十餘步後會加重傷情,若是成年男子趕上這麽一遭,恐怕也得臥榻修養大半月, 遑論阿琛僅是個十歲的孩子。
伴駕的幾個宗室子弟或於原地噤若寒蟬,或擔心因此惹了上怒而感到委屈,而那位同樣受傷的少年疼得齜牙咧嘴卻也不敢發出痛苦之聲緩解,只是極力忍著。至於前來看診的醫正既不敢勸告心憂急切的相王妃,亦不敢輕易攙扶倒地不醒的阿琛。
鄭國大長公主不知如何是好了, 怔楞了半晌才叫人把阿琛並另外一名受傷少年擡去太醫署。稍後,整個太醫署當值的醫官全部齊聚,有休沐者也被緊急召回, 那位貴胄少年身上有傷好歹能細心養著, 他們的憂心忡忡是唯恐相王府的小郎君再也不能醒來。
容牧本就要去宮裏接自己的妻兒,半路聞訊後便棄車認蹬, 是以趕至太醫署的速度甚快。
硯夕先是六神無主地在擊鞠場上呼喚阿琛的名字, 其後被鄭國大長公主親自扶到了太醫署。擱平常, 鄭國大長公主必定在她煩郁時勸上幾句,眼下橫生了這種事,她哪裏說得出讓硯夕莫要著急的字眼。
硯夕緊張過度, 又兼一路踉蹌,早已說不出話來,可當她看到容牧時, 卻是情緒忽然失控,大概是她太過悲憤, 險些要背過氣去。
她自幼離開父母, 孤身一人於書朝家避難,卻又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無法設想又無能為力的事, 一度將她逼入絕境。後來日子終於有了轉機,卻也少不得有荊棘坎坷,好在她到底是東拼西湊出一個家來,換言之,因為有了阿琛,她到終於對將來有了些許期待。哪怕相王府內仆婢眾多,她也會操心他的一日餐食,過問他衣物寒暖,既心疼他勤學苦練有了諸多本領,卻又盼著他能樣樣都好,隨著他日漸長大,她會時不時地想,將來給他娶個什麽樣的娘子才好。
假如阿琛經此一事不能醒來,於她來說便有如一只無形大手推她到了懸崖峭壁之地,她不知日後要如何過了!
哪怕她出身名門,卻是自幼離家,便養成了不能輕易表露情緒的性子,後來又被迫入了相王府為細,便無師自通地學會了隱忍,因而再苦再難她總是極力保持鎮定。
是以容牧難得見她情緒過激,他的心如有萬蟻啃噬。哪怕殿內有旁人,他也無所顧忌地摟她在懷,另一手撫上她腦後,低聲勸慰:“不會有事的,孩子一定不會有事的。”
賢太妃與聖人也在太醫署等候著診斷。趁著容牧安撫硯夕之際,賢太妃擡眼看向他,卻是看不出他面色上有何情緒波動,一時也不知他究竟是否在意這個過繼來的孩子了。
在賢太妃看來,即便容牧沒有如今的滔天權勢,僅僅只是個普通親藩,也該妻妾成群,兒女繞膝,偏偏他納了繼妃後的幾年裏,相王府依然沒有添丁之喜,而他年近不惑,僅有一個過繼入府的孩子。如此一來,他怕是早已認下了膝下無子的實情,不論是誰過繼入相王府,終究是能喊他一聲父親。
那麽,即便裏頭那位真有不測,他有諸多不滿和怨氣,也必定逃不過再從宗親之中擇一位優質兒郎入相王府為嗣的局面。
而賢太妃此前所擔憂容牧會為難她和聖人的假象怕是也不能成真,畢竟現下的局面是,能名正言順繼位為君者有且只有她的兒子。
她雖無褚太後可以聽政的運氣,卻比褚太後能看透時局,從前褚太後總是擔驚受怕地以為有朝一日相王會起而判上,而賢太妃卻堅信他不光沒這心思,這幾年他反而少了從前的殺伐決斷,竟是多鑄了一些君臣之間的邊界,這其中緣由多半是他思索了將來。
容牧怎會不知他有老去那天,聖人年紀輕輕總會有親政之日。他不欺壓幼主,幼主自是也會念他一份功勞。
那麽,賢太妃只管等著天下大事由自己兒郎做主那日就好。
只是,賢太妃錯算了一件事,哪怕眼下這事可以平定,卻也是息事不寧人。
縱使容牧可再過繼新子,怕就怕相王妃不依不饒。假如相王妃能生養,相王又何必過繼宗親為嗣?假如相王側妃有寵,相王有何必過繼宗親為嗣?這只能說明,哪怕相王所納繼妃沒給他生養一子半女卻依舊可以盛寵不衰,可見這夫妻二人情義非凡。
方才賢太妃已經看得清楚明白,往日裏貞靜賢淑的相王妃在面對繼子受傷一事上可以不管不顧地失態,一旦裏頭那位不能醒來,她恐怕得鬧翻了天。
賢太妃腦中閃過無數種可能,而後一種恐懼猶如針刺一般讓她歇了這個心思——她在這裏無端思索,倒不如先求一求漫天神佛保佑裏頭那位僅僅是跌打損傷虛驚一場。待她在心底裏迅速向神佛禱告後,便又拉著聖人行至硯夕跟前。
不管阿琛傷情是輕是重,皆因賢太妃邀請他入宮,又被聖人組了局擊鞠引起,因而,她務必要做出一番歉意。
縱使賢太妃內心有千般不願也顧不上自己兒郎有九五之尊的身份了,把他推向前,橫目便訓:“往日我便與你說,你是兄長,該是照看著幾位兄弟,如今卻讓我大為失望!”
她這聲音驟然響起時,鄭國大長公主不免驚了一嚇,容牧托著硯夕的手,也能感到懷裏的人受了驚,大約又因賢太妃的語調過於激動,容牧好歹撩起眼皮看了過去。
賢太妃一手捂著胸口,一手指著聖人,脫口便道:“若是阿琛有個好歹,你也……”
“太妃!”
容牧沈聲打斷她。
殿內的幾人便把視線全部移向了他。
近些年來容牧大權在握,以致世人雖知聖人和太妃,卻知大齊當家做主的是監國攝政王容牧。
從前有朝官堅信,王叔或輔政或監國,欺壓主上,實在有失人臣之禮,因而憤而參奏,或是欲為主上討伐亂臣賊子,結果卻是或貶或流或殺。如今有這心思的人也不敢再表露分毫,倒是紛紛做出了集體順從監國攝政王之意。因而,哪怕是今上或者賢太妃也得候著容牧之意。
他正心煩意亂得很,方才的神情,眾人已看在眼裏,不免各自惶惶。其實不必去看,他們也知哪怕他喜笑顏開,他們也未必能討到多少好處,何況今日又有了這麽一件棘手的事。
賢太妃也楞住了,一時也記不得事情怎麽就變成了這個糟糕樣子。而聖人也不安起來,從前他年紀小,能聽到的不過是九叔監國,如今一見,方知九叔一言,餘人皆驚,他不禁又想起了褚太後的結局,便無比懼怕九叔因此記恨他的生母,偏偏他不敢開口說話,只看向了鄭國大長公主。
鄭國大長公主和容牧可謂姊弟情深,也因她一直留在京城見慣了皇室裏的權力鬥爭,便總是傷感於天家比不得普通百姓之家那樣其樂融融,遂三五不時地勸說容牧,萬不可為了一時權力而傷了天家體面。
她既能勸他,也明白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如今再把那說了無數遍的話重提,往他耳朵裏塞,未免不會叫人說她太過偏心。說實話,她已經後悔這一次進宮來了。
這時,容牧終於松開硯夕的手,面對這或真情實意又或是假意十足的賢太妃,提醒道:“聖人乃一國之君,關乎江山社稷,太妃雖為聖人母,卻也得顧及君王之尊。”
猶如鄉野潑婦的舉止自然不是賢太妃所喜,甚至她有自惡之心,卻免不得做出一番樣子來化解這僵局。眼下容牧說了話,她便立時回了神,收了那指著自己兒郎的手,竟又做出一番落淚之態,不過她刻意避開君臣的字眼,打出了親情牌:“朝廷上的事我們不懂,全需勞累九弟,可宮裏只剩我們娘倆,少不了會無聊,這才讓阿琛過來,一家子熱鬧,卻不料阿琛……”
容牧懶得再聽她言語,幹脆又轉過身去握住硯夕的手,卻是鄭重其事與身後喋喋之人說明:“太醫令尚未有診斷結果,犬子情況並不明了,請太妃慎言!”
賢太妃不過是想當著眾人的面前解釋清楚阿琛的遭遇並非是她蓄謀已久而是純屬意外,卻不料這話讓容牧聽著格外刺耳,怕是讓他誤解她在咒他這個兒子有難。此刻的她,倒是有越描越黑的嫌疑了。
鄭國大長公主當真是個心軟的人,她才想著日後賢太妃再邀她進宮便借口推辭,此時看著容牧不給賢太妃留面子,便只能開著解圍。說到底,容牧終究是她的兄弟,她不想亦不願看他也情緒失控。
鄭國大長公主走到滿臉仿徨的賢太妃跟前,說道:“自打我做了母親,便見不得孩子有一星半點的不痛快。但凡他們磕了碰了,我總是火急火燎,有時連誰是誰都分不清了。”又扶著* 賢太妃往位子上坐,續道,“太妃一樣是為阿琛擔心,可咱們終究不如裏頭的醫令,還是先等上片刻吧。”
外頭的人或是擔心或是憤恨或是後悔,不過終歸是賭氣過多,誰也不肯再言聲。裏頭雖是忙碌,卻也心裏沒底,個個都提著氣捏著汗。和阿琛一樣受傷的少年大約意識到了事態嚴重,也不知監國攝政王要怎麽處置他或是他的家人,越想越是無助,越想越是膽顫,便借著包紮傷口的疼痛,哭得像個要出嫁的新婦。
好在日落之前,裏頭終於奔出一位醫者。告知阿琛醒了。
太醫令說,阿琛受驚傷重,兼之傷及頭部,是以一月之內或有失眠又或有昏睡情況。外傷易養,內傷卻得悉心調理,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均要仔細著。
太醫令所言不假,阿琛傷得不輕,除了摔傷右腿外還磕傷了右肩,連帶著後腦也見了血,這也是他醒來後仍覺昏沈之由。晨時他到硯夕跟前請安還是明艷少年,此時身上多處被白布纏繞,眼神亦是迷離。
他看了殿內聚集的人,便急切尋找著什麽,必是他摔壞了頭,以致看了半晌才看到在榻邊守著的父親母親,終於乏力地眨了眨眼,那眶中的晶瑩便順著眼角溢了出來。
硯夕聲音也哽咽了:“阿琛想要什麽?”
他頭暈目眩,說話聲音如蚊訥。硯夕湊到他唇畔仔細聽了半晌,才確定了他含混不清的話:“娘,我餓了,想吃家裏的鱖魚。”
硯夕由悲轉笑,卻又忍著哭意攥著他的手點頭:“好好,咱們回家。娘給你做鱖魚吃。”
阿琛也艱難地笑了。他痛到撕心裂肺,卻解了他娘不願進宮的為難,傷了便傷了,半年或是一年,他娘能光明正大地拒絕賢太妃和聖人的召見,倒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可他不知的是,硯夕寧可進宮周旋千百次,也不願看他傷及分毫。
從前她只知血濃於水,如今才明白,只要相互在乎,便是親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馬匹之間的撞擊會讓人受輕微的上, 馬背上的人被驟然甩出十餘步後會加重傷情,若是成年男子趕上這麽一遭,恐怕也得臥榻修養大半月, 遑論阿琛僅是個十歲的孩子。
伴駕的幾個宗室子弟或於原地噤若寒蟬,或擔心因此惹了上怒而感到委屈,而那位同樣受傷的少年疼得齜牙咧嘴卻也不敢發出痛苦之聲緩解,只是極力忍著。至於前來看診的醫正既不敢勸告心憂急切的相王妃,亦不敢輕易攙扶倒地不醒的阿琛。
鄭國大長公主不知如何是好了, 怔楞了半晌才叫人把阿琛並另外一名受傷少年擡去太醫署。稍後,整個太醫署當值的醫官全部齊聚,有休沐者也被緊急召回, 那位貴胄少年身上有傷好歹能細心養著, 他們的憂心忡忡是唯恐相王府的小郎君再也不能醒來。
容牧本就要去宮裏接自己的妻兒,半路聞訊後便棄車認蹬, 是以趕至太醫署的速度甚快。
硯夕先是六神無主地在擊鞠場上呼喚阿琛的名字, 其後被鄭國大長公主親自扶到了太醫署。擱平常, 鄭國大長公主必定在她煩郁時勸上幾句,眼下橫生了這種事,她哪裏說得出讓硯夕莫要著急的字眼。
硯夕緊張過度, 又兼一路踉蹌,早已說不出話來,可當她看到容牧時, 卻是情緒忽然失控,大概是她太過悲憤, 險些要背過氣去。
她自幼離開父母, 孤身一人於書朝家避難,卻又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許多無法設想又無能為力的事, 一度將她逼入絕境。後來日子終於有了轉機,卻也少不得有荊棘坎坷,好在她到底是東拼西湊出一個家來,換言之,因為有了阿琛,她到終於對將來有了些許期待。哪怕相王府內仆婢眾多,她也會操心他的一日餐食,過問他衣物寒暖,既心疼他勤學苦練有了諸多本領,卻又盼著他能樣樣都好,隨著他日漸長大,她會時不時地想,將來給他娶個什麽樣的娘子才好。
假如阿琛經此一事不能醒來,於她來說便有如一只無形大手推她到了懸崖峭壁之地,她不知日後要如何過了!
哪怕她出身名門,卻是自幼離家,便養成了不能輕易表露情緒的性子,後來又被迫入了相王府為細,便無師自通地學會了隱忍,因而再苦再難她總是極力保持鎮定。
是以容牧難得見她情緒過激,他的心如有萬蟻啃噬。哪怕殿內有旁人,他也無所顧忌地摟她在懷,另一手撫上她腦後,低聲勸慰:“不會有事的,孩子一定不會有事的。”
賢太妃與聖人也在太醫署等候著診斷。趁著容牧安撫硯夕之際,賢太妃擡眼看向他,卻是看不出他面色上有何情緒波動,一時也不知他究竟是否在意這個過繼來的孩子了。
在賢太妃看來,即便容牧沒有如今的滔天權勢,僅僅只是個普通親藩,也該妻妾成群,兒女繞膝,偏偏他納了繼妃後的幾年裏,相王府依然沒有添丁之喜,而他年近不惑,僅有一個過繼入府的孩子。如此一來,他怕是早已認下了膝下無子的實情,不論是誰過繼入相王府,終究是能喊他一聲父親。
那麽,即便裏頭那位真有不測,他有諸多不滿和怨氣,也必定逃不過再從宗親之中擇一位優質兒郎入相王府為嗣的局面。
而賢太妃此前所擔憂容牧會為難她和聖人的假象怕是也不能成真,畢竟現下的局面是,能名正言順繼位為君者有且只有她的兒子。
她雖無褚太後可以聽政的運氣,卻比褚太後能看透時局,從前褚太後總是擔驚受怕地以為有朝一日相王會起而判上,而賢太妃卻堅信他不光沒這心思,這幾年他反而少了從前的殺伐決斷,竟是多鑄了一些君臣之間的邊界,這其中緣由多半是他思索了將來。
容牧怎會不知他有老去那天,聖人年紀輕輕總會有親政之日。他不欺壓幼主,幼主自是也會念他一份功勞。
那麽,賢太妃只管等著天下大事由自己兒郎做主那日就好。
只是,賢太妃錯算了一件事,哪怕眼下這事可以平定,卻也是息事不寧人。
縱使容牧可再過繼新子,怕就怕相王妃不依不饒。假如相王妃能生養,相王又何必過繼宗親為嗣?假如相王側妃有寵,相王有何必過繼宗親為嗣?這只能說明,哪怕相王所納繼妃沒給他生養一子半女卻依舊可以盛寵不衰,可見這夫妻二人情義非凡。
方才賢太妃已經看得清楚明白,往日裏貞靜賢淑的相王妃在面對繼子受傷一事上可以不管不顧地失態,一旦裏頭那位不能醒來,她恐怕得鬧翻了天。
賢太妃腦中閃過無數種可能,而後一種恐懼猶如針刺一般讓她歇了這個心思——她在這裏無端思索,倒不如先求一求漫天神佛保佑裏頭那位僅僅是跌打損傷虛驚一場。待她在心底裏迅速向神佛禱告後,便又拉著聖人行至硯夕跟前。
不管阿琛傷情是輕是重,皆因賢太妃邀請他入宮,又被聖人組了局擊鞠引起,因而,她務必要做出一番歉意。
縱使賢太妃內心有千般不願也顧不上自己兒郎有九五之尊的身份了,把他推向前,橫目便訓:“往日我便與你說,你是兄長,該是照看著幾位兄弟,如今卻讓我大為失望!”
她這聲音驟然響起時,鄭國大長公主不免驚了一嚇,容牧托著硯夕的手,也能感到懷裏的人受了驚,大約又因賢太妃的語調過於激動,容牧好歹撩起眼皮看了過去。
賢太妃一手捂著胸口,一手指著聖人,脫口便道:“若是阿琛有個好歹,你也……”
“太妃!”
容牧沈聲打斷她。
殿內的幾人便把視線全部移向了他。
近些年來容牧大權在握,以致世人雖知聖人和太妃,卻知大齊當家做主的是監國攝政王容牧。
從前有朝官堅信,王叔或輔政或監國,欺壓主上,實在有失人臣之禮,因而憤而參奏,或是欲為主上討伐亂臣賊子,結果卻是或貶或流或殺。如今有這心思的人也不敢再表露分毫,倒是紛紛做出了集體順從監國攝政王之意。因而,哪怕是今上或者賢太妃也得候著容牧之意。
他正心煩意亂得很,方才的神情,眾人已看在眼裏,不免各自惶惶。其實不必去看,他們也知哪怕他喜笑顏開,他們也未必能討到多少好處,何況今日又有了這麽一件棘手的事。
賢太妃也楞住了,一時也記不得事情怎麽就變成了這個糟糕樣子。而聖人也不安起來,從前他年紀小,能聽到的不過是九叔監國,如今一見,方知九叔一言,餘人皆驚,他不禁又想起了褚太後的結局,便無比懼怕九叔因此記恨他的生母,偏偏他不敢開口說話,只看向了鄭國大長公主。
鄭國大長公主和容牧可謂姊弟情深,也因她一直留在京城見慣了皇室裏的權力鬥爭,便總是傷感於天家比不得普通百姓之家那樣其樂融融,遂三五不時地勸說容牧,萬不可為了一時權力而傷了天家體面。
她既能勸他,也明白這其中的彎彎繞繞。如今再把那說了無數遍的話重提,往他耳朵裏塞,未免不會叫人說她太過偏心。說實話,她已經後悔這一次進宮來了。
這時,容牧終於松開硯夕的手,面對這或真情實意又或是假意十足的賢太妃,提醒道:“聖人乃一國之君,關乎江山社稷,太妃雖為聖人母,卻也得顧及君王之尊。”
猶如鄉野潑婦的舉止自然不是賢太妃所喜,甚至她有自惡之心,卻免不得做出一番樣子來化解這僵局。眼下容牧說了話,她便立時回了神,收了那指著自己兒郎的手,竟又做出一番落淚之態,不過她刻意避開君臣的字眼,打出了親情牌:“朝廷上的事我們不懂,全需勞累九弟,可宮裏只剩我們娘倆,少不了會無聊,這才讓阿琛過來,一家子熱鬧,卻不料阿琛……”
容牧懶得再聽她言語,幹脆又轉過身去握住硯夕的手,卻是鄭重其事與身後喋喋之人說明:“太醫令尚未有診斷結果,犬子情況並不明了,請太妃慎言!”
賢太妃不過是想當著眾人的面前解釋清楚阿琛的遭遇並非是她蓄謀已久而是純屬意外,卻不料這話讓容牧聽著格外刺耳,怕是讓他誤解她在咒他這個兒子有難。此刻的她,倒是有越描越黑的嫌疑了。
鄭國大長公主當真是個心軟的人,她才想著日後賢太妃再邀她進宮便借口推辭,此時看著容牧不給賢太妃留面子,便只能開著解圍。說到底,容牧終究是她的兄弟,她不想亦不願看他也情緒失控。
鄭國大長公主走到滿臉仿徨的賢太妃跟前,說道:“自打我做了母親,便見不得孩子有一星半點的不痛快。但凡他們磕了碰了,我總是火急火燎,有時連誰是誰都分不清了。”又扶著* 賢太妃往位子上坐,續道,“太妃一樣是為阿琛擔心,可咱們終究不如裏頭的醫令,還是先等上片刻吧。”
外頭的人或是擔心或是憤恨或是後悔,不過終歸是賭氣過多,誰也不肯再言聲。裏頭雖是忙碌,卻也心裏沒底,個個都提著氣捏著汗。和阿琛一樣受傷的少年大約意識到了事態嚴重,也不知監國攝政王要怎麽處置他或是他的家人,越想越是無助,越想越是膽顫,便借著包紮傷口的疼痛,哭得像個要出嫁的新婦。
好在日落之前,裏頭終於奔出一位醫者。告知阿琛醒了。
太醫令說,阿琛受驚傷重,兼之傷及頭部,是以一月之內或有失眠又或有昏睡情況。外傷易養,內傷卻得悉心調理,少則半年多則一年,均要仔細著。
太醫令所言不假,阿琛傷得不輕,除了摔傷右腿外還磕傷了右肩,連帶著後腦也見了血,這也是他醒來後仍覺昏沈之由。晨時他到硯夕跟前請安還是明艷少年,此時身上多處被白布纏繞,眼神亦是迷離。
他看了殿內聚集的人,便急切尋找著什麽,必是他摔壞了頭,以致看了半晌才看到在榻邊守著的父親母親,終於乏力地眨了眨眼,那眶中的晶瑩便順著眼角溢了出來。
硯夕聲音也哽咽了:“阿琛想要什麽?”
他頭暈目眩,說話聲音如蚊訥。硯夕湊到他唇畔仔細聽了半晌,才確定了他含混不清的話:“娘,我餓了,想吃家裏的鱖魚。”
硯夕由悲轉笑,卻又忍著哭意攥著他的手點頭:“好好,咱們回家。娘給你做鱖魚吃。”
阿琛也艱難地笑了。他痛到撕心裂肺,卻解了他娘不願進宮的為難,傷了便傷了,半年或是一年,他娘能光明正大地拒絕賢太妃和聖人的召見,倒也算是因禍得福了。
可他不知的是,硯夕寧可進宮周旋千百次,也不願看他傷及分毫。
從前她只知血濃於水,如今才明白,只要相互在乎,便是親人。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